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哲學跨域理論與實作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hilosophical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開課學期
112-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系  
授課教師
吳澤玫 
課號
Phl4403 
課程識別碼
104 509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普406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C)哲學專題群組,群組課程請參閱本系網頁修業課程規定。兼通識A4*。
總人數上限:6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移工」和「轉型正義」議題,可以從正義的水平和垂直軸線加以思索:前者涉及正義的包容範圍為何,如何納入來台從事幫傭、看護工作,或在營建業、製造業、近海遠洋漁業工作的外國人?後者則涉及正義的跨時向度,面對國家在過去威權時期對人權的侵害,現在為何及如何還原真相、補償和撫慰受難者及其家屬、追究加害者的責任,並透過法規制度的建立和教育,避免未來重蹈覆轍?要深入探索這些問題,需要跨領域的知識,包括政治哲學、法律、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領域,皆有豐富的觀察和研究。要讓更多人關心並認識這些議題,則需藉助新聞、藝術、策展和公共教育等領域的專業,來從事推廣實作。

本課程是「政治哲學與公共實踐」領域專長之總整課程,兼哲學系選修及通識課程,將探討跟移工和轉型正義議題有關的跨領域理論與實作。課程中將講授相關理論主張,並邀請獨立記者、政治學家、心理師分享實務經驗。此外,將透過實地參訪、電影欣賞和審議民主論壇,加深對兩個議題的認識。最後,為培養實作能力,將邀請從事公共議題策展與教育推廣的業師,講授如何進行理論轉譯和訪談、製作影音媒才、企劃推廣提案,並帶領練習試作。 

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透過跨領域的理論介紹和實作練習,讓學生瞭解「移工」和「轉型正義」議題,並學習如何把抽象的概念論證,轉譯為一般人可理解且感興趣的素材,進而培養規劃社會推廣與公共教育提案之實作能力。整體而言,期待修課學生能獲得跨領域的理論認識與實作能力,擴大未來職涯的可能面向。 
課程要求
1.需具備哲學基礎知識,以利課程學習與實作。請特別注意,課程設計重視團體討論與合作,除了每週的討論課,還需跟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份推廣提案企劃。選課前請慎重評估自身意願和時間。
2.欲修課者第一週務必全程出席,瞭解課程要求、討論課及小組報告等事宜。第三週進行分組,開始上討論課。
3.本課程以選課系統加退選,欲人工加簽者前三週都必須全程出席並跟TA登記。網路退選日以後若有餘額,將為前三週有出席且簽到的學生進行人工加簽(若人數超過餘額,則以抽籤方式決定)。
4.彼此尊重-上課別聊天:歡迎隨時舉手發問或提出討論。
5.誠實:個人作業和小組報告若參考任何網路資料、他人文字、觀念或作品,務必明確標示出處。有抄襲情事之作業和報告,成績以零分計算。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3小時 
Office Hours
每週四 12:00~14:00 備註: 地點:水源校區哲學系館五樓510室。請事先寄信給教師,約定面談時段。 
指定閱讀
選自以下期刊文章和書籍之部分章節:
1.王泰升,〈論臺灣的轉型正義: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對話〉,《臺灣法學雜誌》第315期(2017):1-24。
2.林佳和,〈從國際人權的政治哲學觀談臺灣的外國移工人權─兼論人權、勞動市場、產業競爭力的交錯與衝突〉,《臺灣國際法季刊》第11卷第2期(2014):7-50。
3.陳俊宏,〈博物館與轉型正義─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民主實驗〉,《臺灣民主季刊》第18卷第3期(2021):147-156。
4.謝世民,〈羅爾斯的正義理論與轉型正義〉,《二十一世紀》第185期(2021):33-40。
5.陳瑤華、陳俊宏、張晉芬、黃嵩立、范芯華、陳妙芬,《人權讀本: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篇》。新北市:群學,2015。
6.泰鐸(Ruti G. Teitel),《轉型正義:邁向民主時代的法律典範轉移》,鄭純宜 譯。臺北市:商周出版,2017。
7.張維修、溫席昕、李奕萱等撰文;國家人權博物館主編,《無論如何總得找條活路才行的:臺灣人權暗黑旅誌》。臺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2020。
8.王韶君等,《不義遺址:轉型正義的空間實踐》。臺北市: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2。
9.王婉禎、朱乃瑩、何雪綾等,《聆聽與療癒之路:政治暴力創傷療癒服務工作手冊》。臺北市: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2。[可線上瀏覽下載,網址: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6483-69994-107.html]
10.吳澤玫(2018)。〈審議民主〉,王一奇(編),《華文哲學百科》(2018版本)。https://mephilosophy.ccu.edu.tw/entry.php?entry_name=審議民主
11.林祐聖、葉欣怡(2020)《審議民主實作手冊》。新北市:文化部。[可線上瀏覽下載,網址:https://themefile.culture.tw/file/2020-08-12/f0b381e8-df38-4050-8c3d-5e53694acf81/審議民主實作手冊%20李永得.pdf] 
參考書目
1.Michael Freeman,《人權:跨學科的探究》,湯智貿 譯。臺北市:巨流出版,2006。
2.夏曉鵑、陳信行、黃德北,《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上下冊)》。臺北市: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2008。
3.藍佩嘉,《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臺北市:行人出版,2009。
4.李雪莉等,《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臺北市:行人文化,2017。
5.陳菊、王幼玲、王美玉、紀惠容,《海上人權路:國家人權委員會外籍漁工人權專案報告》。臺北市: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2022。[可線上瀏覽下載,網址:https://nhrc.cy.gov.tw/News_Content.aspx?n=8523&s=6791]
6.簡永達,《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臺北市:春山出版,2023。
7.陳俊宏,《人權、正義與差異政治》。臺北市:松慧,2017。
8.屠圖(Desmond M. Tutu),《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彩虹之國的重建與和解之路》,江紅 譯。新北市:左岸文化,2013。
9.薩克思(Albie Sachs),《斷臂上的花朵:從囚徒到大法官,用一生開創全球憲法典範》,陳毓奇、陳禮工 譯。臺北市:麥田,2013。
10.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新北市:衛城出版,2015。
11.花亦芬,《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臺北市:先覺,2016。
12.蔡雨辰主編,《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超級大國民》。臺北市:奇異果文創,2020。
13.林易澄等,《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增訂版》。臺北市:春山出版,2022。
14.孫世鐸等,《永遠不再:臺灣威權體制下的壓迫與抵抗》。臺北市:奇異果文創,2023。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 
15% 
本課程非常重視課堂裡的學習與參與,若無法來上課,須事先請假(心理健康假和生理假無需檢附證明)。缺席(含遲到早退)兩次以內不扣分。若超過兩次,未請假者每次扣學期成績2分,有請假者扣1分(若有特殊情況,請跟授課教師和TA商議)。 
2. 
討論課 
20% 
從第三週起每週都有討論課,內容包含兩類:問題討論由TA帶領,授課教師協同輔助;專題轉譯與提案則由業師帶領、TA和授課教師協同輔助。每組4-5人(至少來自兩個不同科系或年級)。各組針對每週指定題目進行組內討論與試作,於綜合交流時間輪流分享,並繳交成果。 (1)小組成果15%(小組分數):由各週小組成果之評分做平均。 (2)討論課參與5%(個人分數):由各組成員就每位組員投入的積極程度和貢獻填寫評量問卷,從第8週和第15週的調查結果做平均。  
3. 
個人作業 
50% 
包含心得和省思、議題轉譯作品兩部分。 (1)心得與省思25%:三次,篇幅800-1000字。 a.分享最喜歡的一個Podcast節目、YouTube頻道或文字部落格。 b.移工議題之理論與實務。 c.轉型正義議題之理論與實務。 (2)議題轉譯25%:在「移工」和「轉型正義」議題裡,依所屬組別之報告議題自選一種轉譯形式,完成一項個人作品。形式包括:聲音劇場(5分鐘)、生命故事側寫(3000字)、動態影像(3-5分鐘)、平面影像(20-30張)。  
4. 
小組提案企劃 
15% 
各組在「移工」和「轉型正義」議題裡擇一,可集結小組成員各自的議題轉譯作品,共同規劃一個小型策展的提案企劃。 (1)提案初稿3%:第12週5/8(週三)晚上23:00前上傳繳交。 (2)口頭報告6%:第14週5/23於課堂進行。各組輪流做簡報、聆聽其他小組的報告內容並提問,進行意見交流。 (3)最終成果6%:第16週6/5(週三)晚上23:00前上傳繳交,並於6/6課堂裡分享心得,進行綜合討論。 (4)參與程度之組內互評:第16週課堂由各組成員就分工之負責程度與參與討論積極程度填寫評量問卷,作為成績調整依據。多數組員認為最積極參與者額外加分、參與度不足者扣分,未參與分工者的成績以零分計算。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以錄影輔助
作業繳交方式
延長作業繳交期限
考試形式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2  課程導論 
第2週
2/29  深入淺出談哲學:哲普推廣的方法與實作 
第3週
3/07  專題轉譯與提案I:轉譯的形式和基本功(害喜影音 張允菡) 
第4週
3/14  移工議題專題講座:台灣的移工人權(簡永達,獨立記者、《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作者) 
第5週
3/21  正義的包容範圍:移工的人權與正義理論探索 
第6週
3/28  轉型正義議題專題講座:台灣的轉型正義之路(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國家人權館前任館長) 
第7週
4/04  兒童節及民族掃墓節(放假) 
第8週
4/11  正義之過去、現在與未來:轉型正義的理論探索 
第9週
4/18  [電影賞析] 超級大國民 
第10週
4/25  [實地參訪] 國家人權館(策展人 何友倫) 
第11週
5/02  轉型正義議題專題講座:政治暴力與創傷療癒(何雪綾,臨床心理師、前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研究員) 
第12週
5/09  專題轉譯與提案II:轉譯的後設思考(害喜影音 孫世鐸) 
第13週
5/16  審議民主的理論:什麼是審議民主?為什麼要審議? 
第14週
5/23  專題轉譯與提案III:試做成果討論(害喜影音) 
第15週
5/30  審議民主的實作:如何審議移工與轉型正義議題? 
第16週
6/06  從政治哲學到公共實踐:期末心得分享與綜合討論